
4月19日下午,“海盐县面向教育现代化中青年后备干部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三毛小学教育集团举行。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梁,海盐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詹利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史海通,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章洪,党组副书记潘小芬,副局长陈燕平,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方东明,项目学术总指导、浙外教育学院顾问、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孙绵涛,项目负责人、校人事处处长何伟强,浙外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阮建苗,执行院长、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袁晖光,以及全体项目导师和学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郭章洪主持。
詹利民对浙外团队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此次研究项目顺利启动表示祝贺。随后他以“种子与沃土”“登山杖与开拓者”“筑巢和头雁”三组关键词,回顾了第一期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表达了对第二期项目的期待。他希望各位中青年后备干部在项目导师的指引下,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探索适合海盐县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为海盐县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共同撑起海盐教育的广阔蓝天。
张梁对海盐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各位领导的信任表示感谢,对参与项目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表示祝贺。他提出,全体浙外项目团队成员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继续秉持专业引领、精准服务、共同成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强化个性化指导,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与辐射,为海盐县的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同时他希望能够以该项目为契机,与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共同推动海盐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袁晖光代表浙外导师团队发言。她对双方领导对此次研究项目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她承诺全体导师一定全力投入,基于教育家内生性成长理念,通过系统化的准研究生学术训练,深入挖掘各位后备干部的成功教育实践经验,将其转化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够系统表达的教育理念,优化升级浙外助力区域基础教育治理的学术服务品牌,共同续写海盐新质教育治理的崭新篇章。
学员教师代表唐力对搭建此次研究项目的双方领导表示感谢。他代表全体后备干部郑重承诺,将以问题导向构建学习新范式、以实践素养锻造管理新基建、以角色体验激活发展新动能,在项目学习中不断提升内生性成长水平,将所思所学转化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新动力,为海盐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陈燕平和何伟强代表双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项目。
仪式结束后,何伟强从指导思想、项目目标、学情分析、总体思路、考核评价、预期成果、组织保障和必读书目九个方面对此次项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表示,本研究项目立足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本质性、现实性、前瞻性等重要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解阐释与行动探索,立足海盐特色与优势,面向未来与世界,将从中青年后备干部的身心修养、教育志向、管理智慧等维度,通过四个阶段、四种模块,为新时代海盐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内生性成长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服务。
孙绵涛教授作名著导读模块的第一讲——教育管理现象研究。他首先介绍了教育管理现象研究的重要意义,之后重点论述了教育管理现象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提出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成方法论和人为抽象方法论两种类型,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主要是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接下来,他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以及教育管理观念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教育管理现象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容,并分析了教育管理现象四个范畴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以及这四个基本范畴应然逻辑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