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海盐县面向教育现代化中青年后备干部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全体学员由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培训科王丹群科长带队到达浙江外国语学院,参加由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举办的开题答辩和学术讲座活动。该项目学术总指导、教育学院顾问、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孙绵涛教授,项目负责人、校人事处处长何伟强教授接待了海盐一行。
开题答辩开始前,孙绵涛教授在望C128召开答辩委员会委员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开题答辩工作的原则、程序与具体要求。何伟强教授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简要部署。

此次开题答辩旨在帮助学员教师进一步总结选题价值、优化研究方案、提升开题报告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答辩委员会基于学员教师的开题报告和答辩情况,从内容、形式和规范性等14个方面打分并给出指导意见。答辩结束后,学员教师将在导师指导下完善并提交开题报告。






当日下午,浙江教学月刊社社长、总编辑、浙江省师训干训中心副主任陈永华教授应邀为海盐县项目全体学员教师作题为“勤思善悟 研教相长——基于期刊编辑视角的教科研论文撰写”的学术讲座。他以资深编辑的视角,从“期刊发表论文概略”“怎么样的文章(论文)是可以发表的”“好论文(文章)是怎样练成的”三个方面,解读了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关键路径。他表示,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找准方向,找到写作切口和对接点。若想写出一篇达到发表水准的论文,教师需要以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研究与实践为基础,找准核心理念并将其精缩“入题”,然后再在仔细斟酌论文提纲、理清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教师在平时工作与学习中要多读书、多思考,并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为写出好文章做好素材储备工作
。
此次开题答辩活动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海盐县项目进入了新的研究阶段,海盐县的后备干部们将开启教育治理研究新征程,并有望产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海盐县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