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深入开展教育治理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浙外辨识度的教育治理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传播体系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9-30 】


深入开展教育治理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浙外辨识度的教育治理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传播体系

——在第七届中国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暨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孙绵涛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在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高等学府举办“第七届中国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暨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和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对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学术大会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是因为,正如教育强国纲要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治理现代化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底座之一。相信在这次学术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外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是我校原党委书记宣勇教授领衔成立的校级重点研究机构,是学校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和教育学院现已形成了融合发展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中心自2020年成立五年来,连续以教育治理研究为主题举办了6届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年会。今年的学术年会我们将会议专门冠名为“第七届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前六届的学术研讨会,有众多学者参会,其中每年有30人左右的重量级学者出席大会做主旨报告或在各个分论坛做专题报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对深化教育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已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我们希望每年都有这样一些重量级的学者相聚在浙外这一学术平台上继续深入探讨教育治理问题。二是具有浙外特色的教育治理研究,与国内兄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治理研究略有不同,我们重点定位于以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区域教育治理来全面带动教育治理研究,由此促进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发挥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的品牌作用,以后每年我们将举办区域教育治理论坛。明年金秋时节的杭州,我们将在浙外举办第八届区域教育治理论坛,欢迎更多的学者相聚在百里和山脚下这精致秀美的大学校园,共同深化区域教育治理研究,为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家高质量体系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我们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年,在宣勇教授的带领下,浙外教育治理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了具有浙外辨识度的研究特色,这一特色除了上面所说的将区域教育治理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指向以外,还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方法论上,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专门研究教育治理的机构,弄清治理的真正本义是研究教育治理的基础或前提。探明治理的本义,我们是通过对东西方古代和近现代有关文献进行系统考察来实现的,并在此基础上来探讨教育治理的涵义。通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发现,治理的本义包括管控和疏导两方面,如此,教育治理的涵义也要从管控和疏导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如果只强调从民主协调和多元共治来理解和把握治理和教育治理,那似乎只是强调了治理和教育治理的一个方面。

二是在研究对象上,我们是从教育治理现象这一整体来分析教育治理所包含的范畴及其逻辑的,而不是只从教育治理现象中的一个范畴来探讨整个教育治理体系。比如只从教育治理活动这一范畴中的教育治理活动的主体即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治理活动内容中的各级各类教育及其中人财物信息时空等、教育治理方法和教育治理过程等来探讨教育治理的体系,这样的探讨就有可能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治理体系。怎样从教育治理的整个现象出发去认识教育治理体系所体现的范畴和逻辑呢?我们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物质的实践活动为第一性的原理来分析整个教育治理现象发现,教育治理是由教育治理活动、教育治理体制、教育治理机制和教育治理观念四大范畴所组成的逻辑体系。

教育治理活动包括教育治理活动的主体、内容、方法、过程等;教育治理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治理规范所组成的统一体,由不同教育治理机构和规范相结合,会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治理体制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治理机制是教育治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由这些关系和方式形成了教育治理的层次机制(宏观、中观和微观机制)、教育治理的形式机制(行政、服务和监督式机制),功能机制(激励、制约和保障机制);教育治理观念是对教育治理的一种系统理性的认识,这种教育治理观由递进逻辑组成的教育治理本质、价值、实践和质量观,以及由对应逻辑组成的主体教育治理观和从属教育治理观所组成。

上述四大教育治理范畴的逻辑关系是:教育治理活动是基础;要使教育治理活动有序高效,就要建立与教育治理活动有关的教育治理机构和规范而形成教育治理的体制;教育治理活动和教育治理体制形成后,其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就形成了教育治理活动的机制、教育治理体制的机制,以及教育治理活动和教育治理体制与教育治理活动相互作用的机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体制的建构和教育机制的运行要形成一定的观念,并运用这种观念去作用于教育治理活动、体制和机制。当教育治理观念形成后,教育治理观念各部分之间,以及教育治理观念与体制、机制和活动之间就要相互作用而形成整个教育治理现象的运行机制。于是教育治理现象四大范畴的逻辑得以成立,整个教育治理体系就形成了。

三是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治理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传播体系。初步理清了区域教育治理研究与浙外引领学科区域国别学及其研究领域如何对接的关系。以及初步理清了区域教育治理研究与教育学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融合发展的关系。

在以上三个特色的基础上,中心成立以来在教育治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学术论文上,发表了《论高等教育中的国家治理》《论教育与国家治理的关系》《高等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源头治理》《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再审视:重点与难点》《治理、教育治理和中国教育之治理考论》《关于教育治理的反思》《中国教育治理的三重内涵》《从管理到治理:中国现代教育管理学发展面临的新选择》《究竟何谓教育治理》《弄清治理原意,重构教育治理新体系》《教育治理体系的范畴逻辑与政策构架建构》等系列论文;在著作上,出版了《政府善治与大学主体性重构》《大学学科评价与治理》《区域教育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究竟何谓教育治理:一种教育治理研究的前思与反思》等著作。最近,宣勇教授的著作《大学学科评价与治理》获得了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这是教育治理研究中心重大成果的新突破。除此之外,出版了《中国教育治理研究》集刊,向省部级部门等提交了一些与教育治理有关的咨询报告,还开辟了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服务的通道,形成了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及研究的范式。

以上简要汇报的特色和成果,是在众多领导与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形成和获得的。在此,要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于我们中心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期待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不辜负领导和专家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不辜负张书记在致辞中对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下一步发展的殷切嘱托,为实现服务基础教育特色更鲜明,成果更丰富的省级智库的目标而继续勠力前行。

下面,吟小诗一首,献给第七届中国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献给在座和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和同学们,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贺浙外第七届中国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


孙绵涛


西子湖畔又金秋,

年年相聚情更稠。

胜友闳言高论远,

钱塘大潮誉神州。


2025927日吟于浙外第七届中国区域教育治理30人论坛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