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应邀为浙外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师生作学术报告

【来源:教育治理中心 | 发布日期:2024-04-19 】

2024年4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应邀为浙外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师生作题为“略谈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的专场学术报告。中心主任孙绵涛教授,校人事处处长何伟强教授,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孙绵涛主持。



阎凤桥教授引用大量名家名言和真实案例,围绕“问题意识是研究的核心所在”“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如何养成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三个议题,畅谈了关于“问题意识”的思考。

他首先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在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研究和自主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确立处于核心地位,在学生或青年时期培养问题意识,养成学术“感觉”(taste)非常重要。

之后,他从语义角度出发,通过对“problem”“issue”和 “question”的对比,解释了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意识。他表示,学术问题的确定就是提出学术上的困惑,然后经过探究的过程,最终给以学理上的回答。在确定问题过程中不要害怕看到与自己的题目相似的研究,因为研究是没有穷尽的,如果确实找到了一个没有人涉足的问题,则要审问其本身究竟是否存在价值。

在谈到如何养成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时,他提出,一是要有批判性思维,要把自己经常暴露在相互冲突的学术观点之下,不断比较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异同、事实证据、论证逻辑的严密性等,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即使下结论,也要把它看成暂时的;二是保持中立立场,避免过度的主观判断和取舍;三是从实然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过度从应然角度去开展研究;四是提出竞争性假设,人文和社会科学关注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可以提出对立的假设;五是将理论问题化,更真实地去概括、洞察实际。

最后,他寄语学院师生,学术研究是一个整体,除了研究问题外,没有研究方法训练、田野的经历,同样提不出好的问题,也做不出好的研究。学术训练就是增强学术功力,没有灵丹妙药,要靠艰苦卓绝的智力劳动换来。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选择以学术为业的生活方式,但如果选定的话,需要不断涵养自己,才能达到一种境界。漫漫学术之路,踏上这条道路,既需要付出艰辛,也可以收获到快乐。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师生踊跃提问,阎凤桥教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如何界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人文社科领域中,判断一个好的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教育管理如何向教育治理转向”“教育学院的研究进路如何确定”等问题。



孙绵涛教授表示,阎凤桥教授的报告非常鲜明地反映了他儒雅谦逊的个人风格和广博深厚的学术素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相信能够对各位师生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