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教学相长蕴真情 生机勃勃寓美好 ——参与“海盐县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有感

【来源:教育治理中心 | 发布日期:2024-07-14 】

教学相长蕴真情  生机勃勃寓美好

——参与“海盐县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有感


浙江外国语学院 何伟强


平日里在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打交道过程中,经常听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抱怨说,“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大劲来组织教师和校(园)长参加培训,却始终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则常常抱怨说,“为什么上级部门要让我们参加那么多培训,我们克服了那么大的工学矛盾来参加培训,最终学么又学不到什么真东西,耽搁下来的工作还不是得靠自己加班加点去补回来?”这两句带有负面情绪的话,如实反映了当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的现实窘境。如何破解这一现实窘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令人欣喜的是,为期两年的“海盐县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下简称“海盐项目”)很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海盐县教育局郭章洪局长在该项目结业典礼上所做的一番感言就是最好例证,他说,“我见证过那么多合作项目,从未见过跟浙外合作的这么有人情味和生机勃勃的项目!”“有人情味”和“生机勃勃”两个关键词道出了该项目的主要成效。那么,我们的海盐项目又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呢?下面我将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来谈谈个人的体验与思考。

倘若我们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经常抱怨的那句话细细品味,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好的教师/校长培训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站在甲方的立场,其眼中的“好的教师/校长培训”或许应该是物有所值,学有所获,花了钱、费了劲,得看到实际效果,而要衡量有没有实际效果,关键是看项目结束后能不能拿出一系列显性的物化成果来。坦率地说,仅就这一点,对于乙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好的教师/校长培训”仅拘泥于一些可衡量的工具性目标,那未免也太过简单化与形式化了。

对于作为乙方的我们而言,由“好的教师/校长培训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派生出来的两个相关问题是:我们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什么?我们做教师/校长培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关于“我们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外乎四种:第一种认识是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纯粹的“公益”;第二种认识是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纯粹的“盈利”;第三种认识是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以公益为主,以盈利为辅”;第四种认识是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以盈利为主,以公益为辅”。与之相应,关于“我们做教师/校长培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分别对应四种:第一种主张“弃利取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种主张“弃义取利”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三种主张“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核心价值取向;第四种主张“义利并举,以利为先”的核心价值取向。其中,上述两个问题中的第一种和第二种认识过于极端,持有者是极少数。而持有第三种和第四种认识的人则相对多数,较之于第三种认识,持有第四种认识者的数目尤甚。

从事教师/校长培训工作二十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我心目当中的“好的教师/校长培训”应该是术道结合,做到工具性目标与价值性目标的统一。钱学森先生早年曾撰文指出,“教师的成长有技术层面、道德层面、精神层面,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技术层面,却很少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一定要尽早意识到这个‘空白’。”对此,我深以为然!反观现实,钱先生的这段话已过去数十年了,我们的教师/校长培训依旧是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或“术”的层面、或工具性目标),而对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或“道”的层面、或价值性目标),尤其是对教师/校长的精神世界却关注甚少。关于“我们把教师/校长培训看作什么”和“我们做教师/校长培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我们团队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以公益为主,以盈利为辅”“义利并举,以义为先”。

如果说上述认识还仅仅停留于“知”的层面的话,那么“海盐项目”结业典礼上郭局长提到的“有人情味”和“生机勃勃”这两个关键词,恰恰是对我们上述认识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最好注脚。“海盐项目”之所以可以有如此收效,离不开两位“有人情味”和“生机勃勃”的灵魂人物:一位是时任海盐县教育局副总督学叶惠玉女士,另一位是我们团队的负责人孙绵涛先生。先来说说叶局,和她的美丽相遇始于2022年3月4日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俩可谓一见如故,见到她的一瞬间我就被她那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气质所吸引,她那明亮的双眸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亲切可信赖的力量。曾听人说,要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对此,我确信无疑!和叶局对视的那一刹那,我们之间的奇妙“化学反应”或许就开始了。凭着这份眼缘,加上彼此价值观高度合拍,短短几十分钟我们就敲定了这个大项目。在项目后续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叶局几乎全程参与,每个环节都会注入她叶氏独特的浓浓人情味和深刻思考力。再来说说孙绵涛先生,先生是我见到的又一位可以将充沛的感性和深刻的理性完美集于一身的智者,情到浓时他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赋诗一首,专业指导时他可以抽丝剥茧尽显思维魅力。坦率地说,起初关于“海盐项目”我的内心并无多大把握,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团队成员整体年龄偏轻,多数成员的“学院派”气息还比较重,他们对一线中小学、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加上我们整支团队还从未开展过实质性意义上的“整车作战”。正是因为有先生的亲自坐镇,才给我们整个团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海盐项目启动后的第一战,七十多岁高龄的先生居然率领我们团队亲赴海盐通宵作战,“开头炮”一炮打响,奠定了我们整个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基础。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先生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神莫神于至诚”,先生这种“至诚之心”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我们每一位学员和每一位项目团队成员,这恐怕也是确保我们的海盐项目得以实现高品质收效的真正奥秘之所在。

孙绵涛先生对于“海盐项目”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提出的“内生性成长”模式更是一大学术理论创新,这体现的是他所主张的“主体教育管理观(一种发挥管理者和施教者的主体性,以利于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观)”,这一“主体教育管理观”将我们的教育对象或管理对象视作“主体人”意义上的存在,旨在充分培育每一个对象的内生动力和主体性。开头提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常常抱怨的那句话,所反映的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其背后折射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联系现实,不管是未成年人的学习,还是包括教师/校长在内的成年人的学习,普遍存在“被动学习”或“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其中蕴含的一个关键性学理问题是:我们究竟将教育对象或管理对象视作什么人?亦即人性假设问题。如果我们将教育对象或管理对象视作“工具人”意义上的存在,那么我会更加强调外因,注重“外导式”;如果我们将教育对象或管理对象视作“主体人”意义上的存在,那么我会更加强调内因,注重“内生式”。很显然,孙绵涛先生所倡导的是后者。相比之下,后者更具生命力,我们都知道“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道理,更何况“海盐项目”的实践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郭局长在毕业典礼感言中所提到的“生机勃勃”景象之所以出现,关键原因正在于每一个海盐学员的内生动力和主体性被得以充分激发。俗话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海盐项目”所致力的方向是从内打破,是帮助每位学员培育生命自觉的力量。

如今,“海盐项目”圆满结束了,近期陆续收到不少友人反馈的关于这个项目的好评,作为参与该项目的其中一员,颇感欣慰与鼓舞!两年的项目合作,我们收获的岂止是肉眼可见的物化成果、学员的单向成长,更珍贵的是我们还收获到了彼此间的真挚情谊、双向成长,我们共同见证了教育的美好。最近,承蒙海盐县教育局的信任,我们团队又收到了“第二期海盐项目”的邀约,真是荣幸之至! 最后,谨以一首小诗记念这段珍贵历程:


海盐求道

海盐模式见雏形,

教学相长蕴真情。  

生机勃勃寓美好,

再续佳话求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