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学校第772期博达论坛在望C128顺利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丁小浩老师受邀为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各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教育学院院长何伟强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绵涛教授、分管科研副院长吴晓副教授、高等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伍宸副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研究所成员、学校部分教师和全国各地学者学生共计145人参加了学术报告。报告由教育治理理论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袁晖光教授主持。

图: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教师认真聆听学术报告
丁小浩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特征与定义,鲜明指出其更重要的含义应是大众在智能设备上留下的行为痕迹。尽管研究者对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式、类型与传统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区别,但是教育研究的底层逻辑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大数据和小数据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应在“研究假设、测量、方法和新变量分类”四个维度实现创新。
丁小浩教授的报告高度融合了认识理论与研究实践、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案例生动,极富洞见,引发了与会老师和学生们的深刻认同与深入思考,对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在高质量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量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